东哥日志
【转】三毛:自由的流浪与不自由的人生
三毛是台湾女作家陈平的笔名,在她1991年自杀身亡之前,已出书24册,包括《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等。她以一种浪漫、流浪、洒脱、自在的形象享誉海峡两岸,得到众多读者的崇拜与追随。 三毛在台湾其实已不是单纯的作家而已,毋宁称为“三毛现象”,而所谓“现象”,必然是她具有某种能够反映时代共同需求的特性。在此,我们可以把三毛和早她大约20年的日本女作家犬养道子相对比。 犬养道子是犬养毅的孙女,犬养毅则是孙中山之友,曾任日本首相。由于家世不凡,二战后她只身留学美国和法国,并游历了英国、荷兰等国家,前后达10年之久。后于1957年返回日本,开始专事写作,除了写她近10年的流浪经历外,也从事评论写作。尽管她著作甚多,但真正让她扬名立万的还是她的第一本著作《千金流浪记》,创下了日本战后最畅销的纪录。 犬养道子的《千金流浪记》即使今日读来,仍感到亲切动人。当时的日本,经济和社会发展已进入稳定成长期,人们终于摆脱了战后可怕的贫穷,生活渐趋好转,对未来也充满了憧憬。这时候,名门千金犬养道子只身走天涯的那种浪漫情怀,非常应时地满足了人们的需要。而除了异国流浪这种浪漫因素外,犬养道子本身也才华不凡,她会多国语言,到每个地方都惬意自在。她的这种才情,又怎能不使当时急欲打开眼界的人们钦羡呢?另外不能疏忽的一点,乃是犬养道子在写作中女性自我剖白和自我呈现的表达,这在过去非常少见。 《千金流浪记》的走红,也可以对照说明三毛现象的风靡。上世纪70年代的台湾地区,刚走完战后贫穷、封闭、欠缺自由的艰苦时代,经济上已进入小康社会,政治气氛也趋于松弛。这时候,像三毛这样的女子只身到人们并不熟悉的远方流浪,在她的流浪剖白里充斥着似真似幻的爱情表现。这使得对比三毛和犬养道子时,三毛除了流浪、才情,还多了爱情这个对读者最重要的元素,这满足了那个时代的读者特别是年轻的女性读者对流浪与爱情永恒的想象。 不过,在享有声名之后,三毛却和长她一两辈的台湾女作家谢冰莹、徐钟佩、张秀亚、林海音等不同,除了女性意识下的写作特征外,她的写作还具有很强的“自剖自白性”。这种掏心掏肝的写作方式满足了读者,却把痛苦丢给了自己。三毛成名后活动频繁,谤誉交相而至。与她同辈的另一女作家廖辉英,在三毛死后的纪念文章里做了这样的评论:“她(三毛)成名之后,一直在舞台之上,光圈之中,众人瞩目。作为一位公众人物,我很知道她处世的困难,因为读者要求她的,对她而言,带着极大勉强的成分在,与真实的三毛,有着相当的距离。”“三毛本身,即是一个传奇,有关她的传言便多得不胜数。有些甚至相当离奇,包括荷西的存在与否,或荷西的存殁问题等等,非常骇人听闻。”因此,以“自剖自白”作为写作题材的名人三毛遂难免掉进一种陷阱中。她成了名人,被人窥视,必须更加暴露自己,而人们对她所暴露出来的部分,则疑真疑假。那是一个恶性循环圈,愈出名也就愈不快乐,最后三毛自我了断于生命沉重中,或许有这样的原因存在。 而今离当时三毛崛起文坛已逾30年,时光荏苒,无论我们怎么看待三毛这个人,她作为特定时代具有表征意义的代表人物这一点,终究是无法被磨灭的。自由自在地流浪,乃是人们亘古以来的一种梦想,那种自由不也是你我所渴望的吗?(南方朔) (此文为《三毛1943—1991》的序,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作家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