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资讯
大兴安岭旅游资源
大兴安岭的旅游资源占据了当今世界三大旅游资源——森林、冰雪和海洋中的两项,种类众多、功能齐全、含量巨大。这里天蓝、水净、空气清新、无工业污染,堪称一方人间净土。中国旅游专家对大兴安岭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是:神奇天象、本态自然、神秘民族、迤逦界江、浩瀚林海和高寒冰雪。截止到2009年9月,全区共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景点10家。其中,AAA级的有7家,分别是北极村、北山公园、地区资源馆、万亩种子园、新林大乌苏鹿苑、塔河栖霞山公园和图强林业局博物馆。AA级的有漠河五六火灾纪念馆和兴安湖渡假村。A级的有古里旅游区。 一、史迹遗存 嘎仙洞石室 “嘎仙洞”是古代鲜卑族人的发源地,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 的意思。“鲜卑石室”嗄仙洞是拓跋鲜卑的祖庙所在之地。嘎仙洞是天然山洞,洞口在高出平地约25米的峭壁上,面积约2000平方米,最高处达20多米。西北有一向上的斜洞,坡度约20°。主洞中部放置一块约3米见方的天然石板,地下堆积较厚的青苔。洞内西壁上有北魏太平真君拓跋焘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来祭祖时刻的铭文。在地表以下1.3米的黄色粘沙土层中,曾出土有打制的石器,表明这里可能存在着更早的文化遗存。 雅克萨古战场遗址 雅克萨古战场位于漠河境内。1650年(清顺治七年)9月,我国领土漠河雅克萨被沙俄侵略军强行占领,并修筑大量工事,取名阿尔巴津诺。1684年雅克萨已成为沙俄侵华的军事基地。清政府为稳定边塞,收回领土,于1685年开始了雅克萨之战。康熙皇帝趁平定三藩、台湾已统一的有利时机,对沙俄侵略者实施反击,并一举取得了胜利。雅克萨之战沙俄侵略军以失败而告终,签署了中俄两国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现在,在雅克萨古战场遗址上,当时的炮台、城堡仍清晰可见。 李金镛祠堂 位于漠河金沟林场。清代爱国名人李金镛,清光绪十四年奉朝旨深入漠河开矿屯垦。2007年,漠河县投资650余万元在原址上进行重、扩建。祠堂主殿陈列着李金镛塑像、清政府有关老沟金矿事宜的奏折及部分实物文本。东厢房为幕僚馆,陈列着刻有协助李金镛创办和管理金矿的90余名幕僚的浮雕画;西厢房为功德馆,陈列了2000余件出土的采金工具和20余幅图片,充分展示了当年老沟金矿的采金生活,讲述了李金镛为国为民、镇守边疆作出的卓越贡献。 胭脂沟 位于漠河县西林吉镇,又称老金沟。它全长14公里,是额木尔河的支流,以盛产黄金闻名于世。相传,1877年一位鄂伦春老人在此葬马掘穴,不但发现了许多金苗,还在老沟河底捞起的河沙中发现金沫几乎占了一半。此消息迅速在周边地区传开,吸引了大批俄国人来此窃采黄金。与此同时大批中国人也逐渐寻金而来,仅1883年至1884年两年就盗采21.9万余两。1887年清政府指派北洋大臣李鸿章督办,调吉林候补知府李金镛主持办理漠河金厂。仅1889年清政府从这里就获得黄金达两万两,1895年获5万多两,老金沟的黄金开采达到了顶盛时期。胭脂沟开采黄金100多年来,这里的沙土已被筛淘过几十遍,但至今仍可淘到黄金,可见黄金储量之丰富。 二、风景名胜 神州北极 黑龙江漠河县、抚远县与新疆喀什市、海南省三亚市是我国东西南北四个极点的行政区,并称为中国“四极”。漠河县北极村是我国位置最北的村落,一年四季不断有游人寻北而来。这里有“最北一家人”、“北陲哨兵”、“北极沙洲”、“北极林海观音”等众多最北特色景观。 北极光与极昼极夜 北极光现象是大气层受到太阳发射出的带电粒子的冲击而引起大规模放电形成的。极光瞬间变幻,一般可分为弧状极光、带状激光、片状极光、放射状极光等。全世界只有芬兰、阿拉斯加等少数高纬度国家和地区可以观测到北极光。漠河县的北极村是我国唯一可观赏到北极光和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 五花山 每年9月开始随着气温的变化,山上的树叶便开始逐渐变黄,整个大兴安岭也开始由北向南呈现出秋光绚丽、层林尽染的景象。大兴安岭的五花山红似丹霞,绿如翡翠,黄像傲菊,橙似火焰,让人看了眼花缭乱。每到这个季节,都有来自祖国各地的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 映山红滑雪场 位于加格达奇光明社区南部3.9公里处,山顶可俯视兴安美景,鸟瞰加格达奇市容。这里每年积雪期 180 天以上,从每年的 10 月下旬到次年 5 月上旬均可以开展滑雪旅游活动,是我国纬度最高、雪期最长、距离中心城市最近的滑雪场,也是我国初冬滑雪胜地、晚春滑雪的乐园。 映山红滑雪场占地 16 万平方米,山顶海拔 581.252米 ,垂直落差近200米 ,有初、中、高级雪道及雪圈娱乐道、单板公园道共计6条,全长 5500多米。一些滑雪队在这里进行全运会、大冬会的备战训练。 大白山风光 大白山在北温带最大的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大兴安岭北段最高峰。山势南陡北缓,海拔较高,峰顶为1528.7米。它具有典型的森林植被垂直带景观特色,5、6月份的时候往往可以见到山巅白雪皑皑,山下万木葱绿的景色。大白山山腰有山泉,山顶多石海,石头上多生有石耳。山坡下部平坦的地方则形成了石堆、石海、石河。90年代后期,这里就成了一些旅游网站和登山爱好者、驴友的重点旅游目的地之一。 吴八老岛 位于黑龙江上游413公里处,黑龙江主航道我方一侧,现归呼玛县三合村管辖。它由三个椭圆形彼此孤立的沙岛组成,枯水期连成一片,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因三合村居民吴相连,绰号吴老八,全家五口在岛上居住耕种土地而得名。吴八老岛历来属于我方领土,在中苏关系紧张时期,曾发生过著名的“吴八老岛”事件。1969年5月12日至9月6日,苏方向我方进行了多次射击,共八千多发子弹,射击最大纵深约1000多米。如今经中俄堪定国界后确定吴八老岛为中国领土,三合村民依旧在岛上耕种生活。如今,游客可以乘船登岛游览,不但可以品尝黑龙江鱼的美味,还可参观边防山顶观察哨,看到俄方村民的生活活动的情景。 鄂族风情 鄂伦春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在大兴安岭主要分布在塔河县和呼玛县。鄂伦春族世代靠逐狩猎为生,上世纪50年代,他们才走出白桦林,开始半耕半猎的定居生活。“鄂伦春”是民族自称,鄂伦春语称山顶和鹿为“鄂伦”,称人为“春”,故“鄂伦春”意为“住在山岭上的人们”或“使用驯鹿的人们”。清朝以前,鄂伦春族被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鄂伦春族信奉萨满教,崇拜自然物,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服装以狍式为主,狍皮服、狍皮帽是鄂伦春族人的传统服饰之一。最具特色的是狍头皮帽,这种帽子不仅保暖御寒,还是狩猎的极好伪装。鄂伦春族最擅长手工艺品,能将桦皮经蒸煮后制成饭盒、针线盒箱子或者轻巧的桦皮船等桦皮制品,并在上面雕绣各种美丽的图案,曾受到过朱鎔基总理的赞许。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