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旅游的"三大纪律七项注意"
踏入11月,冬季旅游又开始“红红火火”。据了解,各大旅行社现已纷纷推出了主打的冬季旅游线路。由于北方天气寒冷,冰雪湿滑,冬季旅游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冬季出游 三大“铁的纪律”
据专家介绍,冬季出游要注意的事情其实有很多,但是有几项是核心的内容,一定要留意:
“纪律一”:防寒保暖是首要任务
冬季的旅游线路,特别是赏雪玩雪的线路,一般都会在北方地区,而北方冬天的气温大抵在0℃—— -30℃,有的地方甚至是低于-30℃,所以对于南方市民来说,防寒保暖是最重要的。去年去了哈尔滨旅游的小方就深有感触,因为事前没有留意天气预报,对当地的气温估计过高,穿得少,所以一下飞机就被当地的冷天吓到了,以为是年轻人,挺一挺就过去了,没想到回家以后,手脚都患上了冻疮,现在提起来都心有余悸。所以,冬季到北方旅游,羽绒衣(最好连帽,去高寒的地方一定要戴帽子,因为人体50%以上的热量是从头部和颈部散失的)、高领厚羊毛衣、羽绒裤、手套等等的装备必不可少,还要减少皮肤暴露部位,如果是前往秦岭、长江一线以北,则必须穿上高筒雪地棉鞋。
冬季旅游乐趣很多,但首先要注意安全。
纪律二:备用药品不可少
冬季天气寒冷,容易得感冒,所以出门,要记得预备羚羊感冒片等易于携带,治疗伤风感冒的药品。另外北方地区爱吃凉菜,不习惯者易“闹肚子”,需备上黄莲片、保济丸等药片。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南方体质的市民还需带备夏桑菊、黄老吉等清热冲剂。
纪律三:保湿不能掉以轻心
北方地区的保湿是很多游客都会忽视的问题,很多南方游客到了哈尔滨等北方地区之后,就会流鼻血,他们大多都会不解。原来是干燥惹的祸,以哈尔滨为例,一般的空气湿度都是在20%左右,跟南方地区动辄80%——90%的湿度比起来,相差太大了。如果没有喝上足够的水,会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而引起流鼻血。
对于滑雪这种速度快、灵敏性强的全
身运动,运动前都必须做好准备活动。
“七项注意” 一个也不能少
冬天出游,保证了保暖、备药、保湿三项核心内容的“贯彻实施”后,还有很多细节需要留意,专家给我们列出了如下“八项注意”:
一、注意防滑
冬季北方路面多有冰雪,路面较滑,穿塑料底的鞋容易滑倒。最好穿橡胶鞋底的雪地防滑棉鞋或球鞋,尽量不要穿皮鞋,否则行动不便。在往年的许多例子中,老人家应该是重点防滑的对象,所以经验丰富的导游,都会对长者多加提醒。另外,“寒从脚下起”,从保暖的角度讲,鞋也是重要的一环,一双轻巧而保暖的鞋子是征战冬季旅游的必备“武器”。
二、注意相机保暖
电子快门的照相机和摄影机,在-20℃以下时,就会出现电池容易“放电”、快门不能按下等相机“失灵”的问题。因此,在户外拍摄完之后,要及时将相机放进外衣兜里“保暖”,用时再拿出来。此外,提醒一句,一定要多准备电池。
三、注意防雪盲
北方冬季多下雪积雪,雪的反光比较大,出门需要佩戴太阳镜,保护眼睛。如果不幸患上雪盲症的话,治疗的办法是立刻到黑暗的地方,蒙住双眼,把冰湿布放到额前,防止高温加剧疼痛,一段时间后让眼睛慢慢恢复。
对于南方人来说,防寒保暖是最重要的。
四、注意滑雪安全
对于滑雪这种速度快、灵敏性强的全身运动,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高超技术的人,运动前都必须做好准备活动。游客应选择安全防护设施齐全的滑雪场,并将个人防护设备配备齐全,遵守滑雪场的规章制度,进入与自己滑雪水平相当的滑道。只有当滑雪者的技术水平达到能安全地停住,并能避开滑雪道上的障碍物和其他滑雪者时,才能去较高水准的雪场滑雪。滑雪前应学习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和急救常识,如受伤时的处理,骨折后应采取的措施等。发现他人受伤,千万不要手忙脚乱随意处置和搬动,应尽快向雪场救护人员报告。
五、注意温泉细节
如果温泉水温过高,人从温度较低的空气中骤然浸入泉水里,一般很难适应。所以要先用手或脚试探水温是否合适,再进入温泉泳池,并应该从低温泉到高温泉,逐步适应温泉水温。一般温泉浴可反复浸泡,每次为20到30分钟。如果一次浸泡的时间过长,容易出现晕眩、全身乏力。当您在泉水中感觉口干、胸闷时,就应该上池边休息,喝点饮料补充水分。温泉浴亦是一种中等强度的运动,在令身心得到全面放松的同时,灵敏度和注意力也会有所下降。所以,驾车人士在泡过温泉后,一定要休息两个小时以上方可驾车。
六、注意酒不保暖
冬季旅游者的膳食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3项营养素以及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取量都要超过平常,不能像平时一样过分地强调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要纠正喝酒取暖的错误观念。酒精和水不能产热,相反,酒精能刺激体表的血管,使体表血液循环增加,人感到“发热”,实际上人体在丢失热量。
七、注意防抢防盗
冬季接近年关,而且处于客流出行高峰期,也成为了偷盗等犯罪行为的高发期,游客应注意保管好自身财物,提高防盗、防抢意识。